10.3969/j.issn.1674-0793.2009.03.00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NP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和干预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单克隆抗MIF抗体),每组20只.采用左旋精氨酸改良方法 建立ANP模型,分别于3、6、12、24 h四个不同时点处死5只大鼠,剖腹后从肠系膜上静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MIF、TNF-α、IL-1、IL-6和IL-8水平;碘比法测定血淀粉酶;切取胰腺组织依据Kusske标准行胰腺病理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ANP组血淀粉酶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各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干预组与ANP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1);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于造模后3 h开始呈持续性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显著增多,在干预组其表达水平与ANP组相比明显下调(P <0.01);血清MIF、TNF-α、IL-1、IL-6各时点在AN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在干预组其水平与ANP组相比显著降低(P <0.05);血清IL-8在6、12、24 h不同时点水平变化同上述因子,但在3 h时点其水平无明显升高;MIF、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P <0.05).结论 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建立ANP的模型是稳定的;MIF可能通过调控核因子NF-κB的途径影响血清TNF-α、IL-1、IL-6及IL-8水平而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大鼠
3
R65;R73
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BY2005KJ12;山东省教育厅基金J06L51
2009-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