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8.02.029
血管活性肠肽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umor,VIPom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年发生率千万分之一,发病年龄平均49岁[1].大约80%的VIPoma在胰腺,其他20%发生在胃肠道、食管和交感神经节[2].胰岛D1细胞产生大量的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肽类物质[3],即血管活性肠肽,通过血管活性肠肽对上皮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和其自身与其他激素的作用而导致水样腹泻,低钾血症、低胃酸(合称为VIPoma三联征).本病1958年首次由Vetoer和Morrison报道而被命名为Vemer-Morrison综合征,1966年Matsumoto根据本病为霍乱样腹泻又称为胰性霍乱,1967年Marks等报道了以水样泻和无胃酸为主要表现的胰岛细胞瘤,并将其命名为WDHA综合征(water diarrhea,hypokelemia,aehlorhydria syndrome).生长抑素可以缓解VIPoma带来的症状,然而只有手术才能彻底治愈VIPoma.本文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以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关键词检索,时间在1979-2016年,统计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5例VIPoma案例[4-46],综合分析了VIPoma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情况.
33
2018-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