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皮网状层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目的:探讨人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Fp)、网状层成纤维细胞(Fr)和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2019年5-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D90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从3例正常皮肤和3例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处理两组细胞0~48 h,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FAP、CD90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FAP
+/CD90
-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FAP
-/CD90
+细胞集中在真皮深层,CD90
+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组织深层可见大量FAP
+和CD90
+细胞,大量CD90
+细胞同时表达α-SM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几乎不表达α-SM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TGF-β1处理24 h时,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α-SMA
+细胞荧光强度(21.058 ± 0.709、27.112 ± 0.097)均高于未处理组(11.312 ± 0.636、21.306 ± 0.464),
t值为22.430、13.370,
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TGF-β1处理48 h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P、CD90、α-SMA mRNA相对表达水平(92.610 ± 3.667、1.366 ± 0.105、3.240 ± 0.141)与蛋白表达水平(0.652 ± 0.073、1.046 ± 0.119、0.946 ± 0.117)均高于处理前(均
P < 0.05)。
结论:瘢痕疙瘩组织真皮深层的CD90
+(Fr)细胞异常增生,提示针对真皮深层异常增殖活跃的FAP
-/CD90
+(Fr)细胞群进行定向干预可能提高瘢痕疙瘩治疗疗效。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乳头层成纤维细胞、网状层成纤维细胞、CD90、α平滑肌肌动蛋白
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2919;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972919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0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