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12.020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顽固性血小板减少一例
患者女,40岁,全身水肿1个月。患者于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鸣不适伴听力下降,在外院诊断为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耳鸣闷塞感缓解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颜面部轻度水肿,以眼部为主,进行性加重,累积四肢,致行走不便。伴全身乏力、胸闷不适、腹胀、酸痛,以肾区疼痛为主,按压时加重。院外超声提示:双肾结石。2013年6月入我院,以水肿查因收入心内科。体检:全身水肿,以双下肢明显;双侧肾区压痛,右肾叩击痛,余无特殊。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7 g/L,血小板246×109/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自身抗体定量:抗核抗体(ANA)34.64 U/ml (参考值:0~18 U/ml),抗 ds-DNA 抗体64.39 U/ml(参考值:0~24 U/ml),抗 Sm 抗体3.04 U/ml(参考值:0~20 U/ml)。体液免疫:补体 C3120 mg/L(参考值:900~1800 mg/L),补体 C420 mg/L(参考值:100~400 mg/L),总补体(CH50)1.3 U/ml(参考值:23~46 U/ml)。24 h 尿蛋白1.33 g (参考值:0~0.14 g/24 h)。胸部 CT:双肺炎症,以双肺下叶为主;心包积液,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积液,邻近部分肺组织受压膨胀不全。腹部彩超:肝内囊性病变,右肾实质钙化灶,盆腔积液。颈Ⅳ区淋巴结活检:暂不支持淋巴瘤。骨髓穿刺涂片:粒系、红系、巨核系形态未见异常。骨髓活检:骨髓增生低下。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DAI 积分为18分,后转入皮肤科。给予甲泼尼龙40 mg/d、利尿剂治疗后,全身水肿、浆膜腔积液消失,ANA、抗 ds-DNA 抗体定量下降,C3、C4、CH50升高。但出现全身散在水疱,以颈部(图1)、双侧腋下、腹股沟处分布较多,呈簇集性分布,疱壁紧张,疱液澄清,部分融合成大疱,伴有明显瘙痒。无蝶形红斑、盘状红斑、指端碎片状出血等其他狼疮皮肤损害。取疱液查单纯疱疹病毒Ⅰ及ⅡDNA、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NA 均阴性。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内可见液体,内含红细胞、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上皮下血管周围散在慢性炎细胞浸润(图2);直接免疫荧光:IgG、IgA、IgM、C3及补体1q(C1q)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BMZ),未见C4以及纤维蛋白(Fib)沉积。诊断为大疱性 SLE(BSLE)。治疗:甲泼尼龙加至60 mg/d,雷公藤多甙20 mg 每日3次,沙利度胺50 mg 每日2次。此后患者于外院行环磷酰胺(累积剂量6.4 g)及氨苯砜治疗后水疱消失,2013年12月复查血常规未见异常。2014年1月,患者出现皮肤瘀斑,再次于我院就诊。体检:四肢散在出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瘀斑。其余心肺查体未见特殊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88×109/L,淋巴细胞1.3×109/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6×109/L;ANA 12.22 U/ml,抗 ds-DNA 抗体24.09 U/ml,抗 Sm 抗体1.35 U/ml;C3470 mg/L,C480 mg/L,CH5032.1 U/ml。24 h 尿蛋白0.05 g。腹部超声:盆腔少量积液。骨髓穿刺涂片:血小板形成不良,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成熟障碍。血小板特异性抗体7项(PAKPLUS)均阴性;血小板自身抗体6项(PAKAUTO):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阳性,GPⅠb/Ⅰx阳性,GPⅠa/Ⅱa 阳性,余三项均阴性。综合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药物性)。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顽固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参考值、自身抗体、全身水肿、骨髓穿刺涂片、血常规、治疗、诊断、血红蛋白、疱疹病毒、甲泼尼龙、患者、辅助检查、补体、血小板膜糖蛋白、感音神经性耳聋、直接免疫荧光
R45;R33
2016-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9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