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与"独":论《庄子》中两种不同的最高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庄子混淆了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但事实并非如此.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的本质差异在于"我"之不同:前者是"无我"的境界,后者是"有大我"的境界.而庄子明确区分了这两种不同的境界:"无我"的境界庄子称之为"真"境,处于"真"境中的人是"真人";"有大我"的境界庄子称之为"独"境,处于"独"境中的人为"畸人".冯友兰先生之所以误判庄子,是因为两者对于最高境界的判断标准不同.庄子以"无待"来定义最高境界,所以其最高境界包含了"主客对待尚未生成"的自然境界和"超越主客对待"的天地境界.从工夫论的角度来讲,"真"境是庄子所向往的最高境界,而"独"则是庄子通过"忘"的修养工夫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庄子欲"反真"而终"见独".
真、独、忘、工夫、境界
B221(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2-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