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类"关系及其在汉代的影响
"象""类"是易学的两个重要概念.从《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来看,"象""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的.这一方面体现在"观物取象"上,"观物"所取之"象"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具有"类"属性的、本质的心象;另一方面体现在"触类明象"上,即以"类象"为基础,通过连类、类推等方式来认识宇宙万物,以此获得明晰性的"(意)象"."象""类"相互交融的思维方式即"象类"思维.源于身体—主体的"观"和"感",经由"象""类"交融的思维过程,"义(意)"显现自身,"象类"思维凸显出秦汉文化中"观""感""类""象""义(意)"相关联的思维结构和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对汉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代文献中的"象""类"并置现象就是其具体的体现.与此同时,"象类"思维对理解中国美学思维强调本质直观以及与"象"相关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象、类、"象类"思维、《易传》
B221(先秦哲学(~前220年))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项目17wdjd007
2022-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