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易义理言说传统到王弼注义理的生成
两汉治《易》以象数之学著称,然而在言谈、书信、奏疏等日常话语形式中,汉人对《易》的理解与运用依旧延续了先秦以来的义理言说传统,取义断章,为己所用.从孟喜、京房到郑玄、虞翻,两汉对象数的推阐渐趋精细,对《易》的解释思路亦逐渐由外向比附转变为内向推义.此于思维方式与解释方法上皆可视为王弼注的先导.王弼以经注的形式将对《易》义理的解说纳入经学阐释系统,其发挥《彖》《象》之大义,改变了象数与卦爻辞间生硬的比附关系,借《老》《庄》之旨解经的同时,亦是对先秦两汉义理言说及象数内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回归汉魏易学生成与演进的实际语境可见,汉易与王弼易学间存在一以贯之的解释传统.此易学自身发展之内在理路,不应为”象数””义理”的简单对立所遮蔽.
汉易、王弼注、义理、象数
B235.2
2021-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