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再论“可欲之谓善”

引用
“可欲之谓善”一段简要概括了孟子的心性修养和境界.但是,有关“可欲”的对象,历来注解纷纭.赵岐解释为忠恕;朱熹解释为理之善者;皆不够妥当.今人李景林认为“可欲”的对象是仁,比较合理,但是他把“可欲”解释为“可直接为我欲求、主宰”,则不太合于《孟子》文义.基于对“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一段的解读,“可欲”的对象应该是“仁义礼智圣”.“仁义礼智圣之可欲”有别于“外物之可欲”的地方就在于,仁义礼智圣有其内在的人性基础和存在方式,其出发点或根据就是恻隐之心.进一步说,“可欲”的对象就是仁,孟子围绕恻隐之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求仁、成仁成圣的思想体系.

可欲之谓善、性、命、恻隐之心

B221(先秦哲学(~前220年))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9CZXJ03

2020-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6-1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周易研究

1003-3882

37-1191/C

202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