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窑洞之殇

引用
一 我出生于窑洞. 我虽早已不在窑洞里居住,但在灵魂里我却始终是一个窑洞的儿子. 窑洞的背影已经模糊.当大多数人还住在窑洞的时候,在我的故乡院东,每每走近一个黄土塬,远远望去,勾人魂魄的就是那一孔孔黑眼窝般的黄土窑洞. 多少年来,千里之外的黄土窑洞一直是我精神穿越故乡的时空隧道. 窑洞的前身是洞穴.人类是从洞穴中走出来的唯一的高级动物族群,比如山顶洞人的身世.地球在其初始就形成了洞穴.因为这些遮风挡雨的洞穴,地球才拥有了生生不灭的人类.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着古老神秘的洞穴文化.灰暗的《圣经》时代,传说耶稣遇难后,就是被信徒救到一个洞穴中获得新生才飞升上天的.而在人类共同的源头非洲大陆,洞穴更是最初孕育人类的大地的子宫.作为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民居,窑洞肯定是人类在受到天然洞穴启发之后而掘出的人工洞穴.《诗经》有云:“古公室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黄土高原上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洞穴,风、水以及地震,无疑为人们造就了最初的栖身之所.但随着劳动工具的出现和劳动者自身的进化,人类的头脑里产生了一种非凡的意识——凿穴而居.这样,在没有上天赐予洞穴的大地上就出现了人为的洞窟.红土地、黑土地应该都有过人工洞窟,但黄土地上的人工洞窟无疑使用最为普遍最为持久,而且最具代表性.

201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1-7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作家·文学

1003-1006

11-1510/I

2014,(7)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