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9382.2013.03.014

中国翻译史上的“李约瑟之谜”①

引用
  与翻译史上繁荣发达的实践传统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传统的翻译家对翻译的理论思考相当匮乏,也没有形成翻译理论的学术流派。对翻译史上积极翻译和消极翻译两条线索的考察表明,理论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翻译领域内部。受到文化中心主义和儒家实用理性的影响,翻译在历代朝廷一直被定位为纯粹的工具,因此没有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这种工具性定位导致翻译史上难以形成发达的研究传统。而且,消极翻译传统中,译者的地位更低下、隐身度更高,主体创造性也受到更多压制,从而使消极翻译比积极翻译在孕育理论方面更加薄弱。

翻译史、理论研究、积极翻译、消极翻译

H315.9(英语)

2013-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4-9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外语

1672-9382

11-5280/H

2013,(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