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9382.2013.03.008
隐喻:“同质重合选择”和“异质同化选择”--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的研究
本文在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的基础上,提出“同质选择”、“异质选择”的概念,试图解决“外科医生是屠夫”这一隐喻的讽刺意味问题。Fauconnier等人提出“合成理论”,也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据Croft & Cruse说,解决得还不算太好。本文主要讨论隐喻的选择机制,把“同质”、“异质”的概念与隐喻的两个域的“远近距离”的概念相结合。当隐喻的两个域相去较远、有很多不同点时,如“黑云是灰色的幔”隐喻中,需选取源域(幔)和目标域(云)中的相同点(张开来成片的物质),即“同质选择”,才能产生隐喻意义,即“新意”。当这两个域很近或相邻、有很多相似特征时,如“外科医生是屠夫”隐喻中,我们提议并论证:选取源域(屠夫)不同点,即“杀生致死”,来代替或覆盖目标域(外科医生)中对应项,即“异质同化选择”才能产生隐喻意义,即“新意”。
隐喻、域、外延内涵承传、同质选择、异质选择
H315(英语)
2013-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