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604.2013.06.02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双源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印迹及胫骨骨道,比较胫骨端单双束面积覆盖率以及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总结规律,为临床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实现解剖重建提供依据. 方法 对14例双束重建及20例单束重建术后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DSCT扫描.64排工作站(GE,Volume Share2-AW4.4版本软件)三维重建膝关节胫骨平台模型,再现胫骨平台ACL自然印迹及骨道.圈画、测量自然印迹、骨道面积等,比较单、双束骨道面积覆盖率及单、双束骨道中心点与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结果 (1)术后面积覆盖率比较:单束(50.50±13.58)%,双束(61.07±11.53)%(t=2.370,P=0.024),双束面积覆盖率显著大于单束.(2)单束:矢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43.80±5.5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4.90±6.69)%,无显著性差异(=0.631,P=0.536);冠状面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55.15±2.96)%,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85±2.80)%,有显著性差异(t =5.592,P=0.001).(3)双束:矢状面上,前内束(anteromedial bundle,AMB)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37.00±6.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37.43±9.84)%,无显著性差异(t=0.120,P=0.908);冠状面上,AMB骨道中心点位置(53.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14±1.83)%,有显著性差异(t=4.192,P=0.001).矢状面上,后外束(posterolateral bundle,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5.00±7.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40.79±6.42)%,有显著性差异(t =9.121,P=0.001);冠状面上,PLB中心点相对位置(56.00±2.00)%,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51.64±2.12)%,有显著性差异(t =7.280,P=0.001). 结论 (1) ACL胫骨骨道双束重建面积覆盖率大于单束重建,要实现ACL解剖重建需尽可能采用个体化双束重建技术.(2)双源CT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术后骨道与自然印迹相对位置关系,对改进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有指导意义.
前交叉韧带、胫骨印迹、双源CT、三维重建、胫骨骨道
13
R686.5(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陕西省社会发展基金2010K13-01-01
2013-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43-54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