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329.2021.02.002
从"丹青"到"水墨":宋元绘画色彩之变
"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1]文徵明的这段话基本对古代中国画色彩的变化做出了简单而准确的概括.宋代之前中国画的名称为"丹青",这在很多文献记载中俯拾皆是,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2]这表明中国画早期是以色彩为主的,这从早期绘画如魏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中可以得到印证.由此再往前溯源,秦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帛画,原始时期的彩陶画等都是以色彩为主,虽然秦汉以前的绘画大部分都是以黑、红色为主,与后来中国画的"青绿"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属于色彩的范畴,只不过色彩观念有所区别而已.魏晋以来中国画的色彩观念受到佛教美术、儒家思想等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佛教美术的影响,我们将早期青绿山水与一些石窟的壁画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有太多的相似性.此外,儒家思想的五色观念对中国画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周礼》中有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3]魏晋以来的中国画色彩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
绘画色彩、宋元绘画、色彩之变
J2;K879.2;J5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BF116
2021-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