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329.2020.06.004
中国山水画之"势"论
一、先秦哲学的"势"论
先秦时期,《孙子兵法》和韩非子都对"势"进行了深刻阐发,这分别是从军事与政治角度加以阐发的.《孙子兵法》中有《势》篇专门谈"势"在战争中的作用〔1〕.孙子云:"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孙子认为,"势"的主要特征就在于速度(疾)的形成,在敌我双方处于对立状态时,其势之"疾"可以通过采取迅速的行动以达到压制对方的目的.与《孙子兵法》对"势"的阐发不同,韩非子是从政治统治的方面来阐发"势"的意义.他在慎到、荀子的基础之上,提出自然之势与人设之势,明确将这两种势进行区分.自然之势是一种外力无法逆转的趋势,带有一定的趋向性和客观性.人设之势,主要是对君主提出的统治方略,认为(如尧、舜、桀、纣)通过人设之势,使其江山稳定巩固.他主张强化君主的势位,强调君主应拥有绝对的权势和威势,对臣民实现全面压制,以形成一种国家的秩序,从而构成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及君主对臣民的统治.值得一提的是〔2〕,管子在《形势解》中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这是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自身法则.据此他对君臣、父子、贵贱等关系进行阐述分析〔3〕,指出:"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众人之力.故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认为君主要善于利用周围的人势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臣民,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中国山水画
J212.26;TU986.2;TP391.9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