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329.2019.04.002
出土战国毛笔与侯马盟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日益科学,资料亦陆续公布.战国中晚期至两汉间的毛笔出土,对研究战国至两汉时期文字书写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工具、材质及考古发现的壁画、陶俑等,结合文字书写特征,能够合理推测当时人们书写状态与笔法形成的相关因素.目前,有研究者通过出土战国毛笔对战国竹简的书写状态作以探讨〔1〕.亦有台湾学者以台湾所藏居延汉简的简侧墨线为线索,探讨当时西汉简牍编联、书写姿势与习惯〔2〕.出土资料的充分利用对正确客观解读书体笔法与真实书写状态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出土战国毛笔与侯马盟书为研究对象,探讨战国毛笔工艺发展序列,从而可反映盟书笔法形成的一些客观因素,对盟书的书写状态、书手阶层以及如何更好地对其书法价值继承来进行研究.
侯马盟书
K225;K871.3;H122
2020-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