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1782.2020.06.012
论清代汉隶观念的确立及其对书法美学的开拓
清初帖学书风衰败,书家将之归咎于法帖反复翻模失真,迫使书家将法帖与汉碑参照以究诘笔法,取法汉隶被视为振兴书法的关键.清初汉隶碑刻的取法对象及创作手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帖学书风趣味,而乾嘉时期金石学者通过对『隶』与『八分』概念的探讨,促进了对篆、隶、八分、真楷诸体笔法贯通性的理解,同时更为深入地领悟到高古、质朴、深厚、雄强等审美趣味.这种来自汉隶的书风把握,使晚清书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帖学行草的取法路径和美学理想,碑学和帖学由分而合,互为补益,为近现代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汉隶、八分书、碑学、帖学、清朝
2020-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