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浅析我国个人信息登记制度的缺失和构建

引用
一、“证明多”、“证明繁”、“证明难”的历史根源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绝大多数人口都在村、街道、工作单位等基层单位的管辖之中,这些基层组织几乎掌握、管理着所有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工作、生活事务和相关信息.结婚、生子、报户口、盖房子、上学、工作、参军、调动、入团、入党等等,直到死亡注销户口,一切家庭和个人的事务都由基层单位出面办理,或者经基层单位出证明同意才能办理.因有管辖的权力所在、人口流动少且人员熟,基层组织对居民的家庭和个人情况比较了解.人事档案内本人和家庭成员情况、社会关系情况都记录在案.没有人事档案的人员,其户籍档案记录也较清晰.这个期间人口管理基本全覆盖,户籍和人事档案管理较严格,记载、查阅、迁移、移交的手续齐全,记载较详细,假证明、假证件很少,人口信息的可信度较高.

信息登记、个人信息、登记制度

D923;G264;TD672

2016-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4-3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公证

1617-217X

11-4696/D

2016,(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