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123X.2020.04.011
电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Ⅱ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经电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选取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7例Ⅱ型DAI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穴位治疗.应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FMA)量表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中运动功能方面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乙酰胆碱酯酶E(AchE)浓度,应用速率法测定其活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治疗组运动功能与电针治疗、AchE浓度及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FIM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FIM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前AchE浓度及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chE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E浓度与FMA、FIM评分呈负相关性,其浓度对评分影响大于活性(P<0.05);治疗组运动功能与电针治疗、AchE浓度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偏相关系数和标准化回归系数均表明电针治疗对运动功能影响最大,其次是AchE浓度[|Beta|(X1)=|0.3541|>|Beta|(X2)=|-0.2001|].结论 电针对DAI运动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在改善DAI患者认知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电针、乙酰胆碱酯酶E
10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卫生计生研究资助项目;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卫生计生研究资助项目;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1-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