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j.issn:0578-1426.2004.01.002

应重视胃肠动力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引用
@@ 在诸多的消化道症状中,以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最为多见,因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其诊断与治疗水平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虽然各种影像学检查、消化道压力测定、pH和胆汁监测及胃电检测的开展,促进了胃肠运动的研究,但它们仅是提供了一些胃肠动力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疗问题.目前对胃肠动力异常的概念已从单纯的运动障碍,发展到运动及感知异常,对无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称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由神经支配调节障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或感觉疾病则称为胃肠动力疾病(DGIM),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前者只强调症状,并排除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而对后者则必须尽量找到导致胃肠本身形态结构异常的原发或继发性疾病.因此,FGIDs的罗马Ⅱ体系和DGIM的曼谷新分类法[1],将对今后胃肠动力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胃肠动力疾病、发病机制、继发性疾病、消化道症状、胃肠运动、动力异常、器质性、功能性胃肠病、病理生理机制、影像学检查、功能性疾病、治疗问题、治疗水平、临床诊断、运动障碍、压力测定、新分类法、生化、神经支配、结构异常

43

R57(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04-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内科杂志

0578-1426

11-2138/R

43

2004,4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