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05.003
上海中心城区白纹伊蚊侵害状况及蚊媒传染病危险性分析
目的 了解白纹伊蚊在上海中心城区的侵害状况,分析蚊媒传染病在上海城市环境的流行与传播风险.方法 采用CO2法在上海城区绿地与居民区环境进行连续性成蚊观察,分析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特点及新变化;对城区采集的白纹伊蚊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并测序,通过与疫区伊蚊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上海城区白纹伊蚊对相关蚊媒病毒的易感性及流行风险.结果 白纹伊蚊是上海中心城区的优势蚊种,住区白纹伊蚊构成比(78.53%)高于绿地(1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 525.168,P<0.001).白纹伊蚊在住区环境的密度[分别为11.91、42.02只/(天·观察点)]均高于绿地环境[分别为3.65、2.18、2.73只/(天·观察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04,均P<0.001);2014年住区环境白纹伊蚊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构成比94.69%,平均密度42.02只/(天·观察点)],其中旧式里弄环境白纹伊蚊密度最高.上海市的白纹伊蚊与2005-2011年非洲开展白纹伊蚊基因分型在进化树上的遗传距离甚大.结论 上海及相邻地区不存在埃及伊蚊,但市中心白纹伊蚊侵害明显,大幅降低白纹伊蚊的侵害是控制寨卡病毒传播的关键.
白纹伊蚊、住区、DNA条形码、寨卡病毒、上海中心城区
37
X928.7;R384.2;TU984.12
2016-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