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3.012.020
220例晚期癌患者居家多模式镇痛服务可行性分析
目的 观察晚期癌痛患者居家多模式镇痛服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桐乡市第一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20例家居多模式镇痛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放组前均经阿片类制剂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112例)和B组(108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吗啡和其他药物,观察期采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评分及疼痛分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差值和MDASI评分差值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不同用药组间疼痛评分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735,P<0.001),A组和B组平均秩次分别为76.68和162.79,应用0.4 mg阿普唑仑的患者其疼痛缓解程度较大;不同用药组间MDASI评分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334,P<0.001),A组和B组平均秩次分别为59.87和179.08,应用0.4 mg阿普唑仑的患者其疼痛症状改善程度更明显.晚期癌痛患者应用0.4 mg阿普唑仑对疼痛及综合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吗啡.结论 晚期癌痛居家多模式镇痛患者短期镇静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且吗啡联合镇静药对居家晚期癌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吗啡.
镇痛、居家多模式、晚期癌、可行性
34
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课题2013KYA200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Medical and Health Research Program 2013KYA200
2014-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4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