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8705.2012.03.00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淋巴瘤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1998年1月至2012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SLE合并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淋巴瘤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SLE合并ML患者共9例,占同期SLE入院患者的0.18%;其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2例;SLE平均发病年龄43.1岁(24~57岁),SLE平均确诊年龄为44.7岁(29~57岁),淋巴瘤平均确诊年龄为48.7岁(39~63岁),SLE发病到合并淋巴瘤病程均数为3.8年(1~15年).淋巴瘤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主,共7例,占77.8%(7/9),且淋巴瘤结外受累多见,共7例,占77.8%(7/9).淋巴瘤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骨髓等部位均可发生,其中胃肠道受累3例,支气管和肺受累2例,骨髓受累2例.SLE合并ML患者中100%出现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9例患者中6例补体减低,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大于100mm/h.SLE合并ML的患者6例对化疗敏感,4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淋巴瘤消化道受累;2例诊断淋巴瘤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当SLE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ESR持续大于100mm/h,乳酸脱氢酶持续偏高者需警惕SLE合并淋巴瘤的可能.当SLE合并淋巴瘤时结外受累多见,SLE合并ML多数对化疗敏感,但消化道受累时预后差.
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
6
R593.241;R733.4(全身性疾病)
2012-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