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8705.2011.03.005

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意义

引用
目的:探讨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PCNA抗体,并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将部分IIF-抗PCNA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55例,包括SLE 24例,占4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8例,占15%,系统性硬化症(SSc)8例,占15%.SLE组与各疾病组在IIF-抗PCNA抗体滴度分别为1:80-1:160、1:320-1:640和≥1:1280,其构成比,SLE组与UCT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4,P>0.05);SLE组与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2;P<0.05);SLE组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04,P<0.01).SLE患者荧光滴度以高滴度为主.伴随抗PCNA抗体出现的特异性抗体,SLE组阳性抗体包括抗双链DNA(dsDN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史密斯抗原(Sm)、抗核糖核蛋白(nRNP)/Sm、抗组蛋白(Histone,Hi)、抗核小体(Nukleosome,Nuk)、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UCTD组为抗Hi、抗nRNP/Sm、抗SSA、抗rRNP抗体阳性.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SLE患者中皮肤、肾脏、关节、神经、水肿、低补体血症病变高发.结论抗PCNA抗体是临床少见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SLE患者,但并不是SLE的特异性抗体,还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及非AID患者中.当其荧光滴度较高或与其他特异性抗体组合出现时,临床应警惕有明确或处在进展中的SLE;在其他AID及非AID患者中抗PCNA抗体往往单独出现,并且荧光滴度较低.

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抗体、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

5

R593.241;R446.622(全身性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84,30872331,8107248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59B02,2008BAI59B03;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1101430

2011-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2-19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1673-8705

11-5558/R

5

2011,5(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