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8705.2011.03.005
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PCNA抗体,并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将部分IIF-抗PCNA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55例,包括SLE 24例,占4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8例,占15%,系统性硬化症(SSc)8例,占15%.SLE组与各疾病组在IIF-抗PCNA抗体滴度分别为1:80-1:160、1:320-1:640和≥1:1280,其构成比,SLE组与UCT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4,P>0.05);SLE组与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2;P<0.05);SLE组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04,P<0.01).SLE患者荧光滴度以高滴度为主.伴随抗PCNA抗体出现的特异性抗体,SLE组阳性抗体包括抗双链DNA(dsDN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史密斯抗原(Sm)、抗核糖核蛋白(nRNP)/Sm、抗组蛋白(Histone,Hi)、抗核小体(Nukleosome,Nuk)、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UCTD组为抗Hi、抗nRNP/Sm、抗SSA、抗rRNP抗体阳性.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SLE患者中皮肤、肾脏、关节、神经、水肿、低补体血症病变高发.结论抗PCNA抗体是临床少见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SLE患者,但并不是SLE的特异性抗体,还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及非AID患者中.当其荧光滴度较高或与其他特异性抗体组合出现时,临床应警惕有明确或处在进展中的SLE;在其他AID及非AID患者中抗PCNA抗体往往单独出现,并且荧光滴度较低.
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抗体、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
5
R593.241;R446.622(全身性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40084,30872331,8107248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59B02,2008BAI59B03;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1101430
2011-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