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9.01.00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消化道症状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rlori,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病理改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因消化道症状在金华文荣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患者612例,根据是否感染HP分为HP感染阳性组(n =428)和HP感染阴性组(n=184).所有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G-17、PG-Ⅰ和PG-Ⅱ水平.分析HP感染与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12例患者中,HP感染率为69.93%.农村地区、医务人员及农民、家庭成员数>4人的HP感染率更高(P<0.05).HP感染阳性组患者G-17、PG-Ⅰ和PG-Ⅰ/PG-Ⅱ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阴性组(P<0.01),两组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上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感染率更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HP阳性感染率更高(P<0.05).在HP感染患者中,与浅表性胃炎患者比较,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患者的G17水平均升高,PG-Ⅰ/PG-Ⅱ水平均下降;上皮内瘤变患者的PG-Ⅰ和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患者;肠上皮化生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低于萎缩性胃炎患者.结论 HP感染率与居住地区、职业、家庭人数有关;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G-17、PG-Ⅰ和PG-Ⅰ/PG-Ⅱ的阳性检出率与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Hp是慢性萎缩、肠上皮化生发展的促进因素,胃黏膜“血清学活检”指标有助于评估胃黏膜萎缩、肠化的部位及程度的准确性.
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病理改变
12
金华市社会发展类重点项目2017-3-024Jinhua Municipal Social Development Key Project 2017-3-024
2019-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