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6.06.010
义乌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一例及文献复习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虫媒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最初分离于1952至1953年非洲坦桑尼亚南部地区马孔德高原疫情暴发中的患者[1]。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和印度地区,并不断扩散到美洲、东亚等全球100多个国家,造成全球范围内每年约100万人感染[2]。1987年施华芳、张海林等从我国云南首次发现基孔肯雅热病毒[3],2008年3月起,我国多个市区先后出现了基孔肯雅热输入性散发病例。随着我国与非洲、印度等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大,给经济带来繁荣昌盛的同时各种传染病输入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及时发现并快速诊断,做好各种防控措施是避免输入性传染病在我国暴发流行的关键。
虫媒病毒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关节痛
9
R51;R75
2017-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