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3.05.011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比较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可引起人类感染,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人.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HIV感染、肝硬化、糖尿病、实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类风湿性疾病、皮质激素的使用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在未知或没有免疫抑制的人群中,也会发生隐球菌感染”2”.在HIV感染高流行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高,且预后差.艾滋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9% ~ 55%,非HIV感染者病死率为15% ~44%”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来说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比较分析我院非HIV感染与HIV感染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积累经验.
HIV、脑膜炎,隐球菌性、隐球菌,新型
6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成人艾滋病适宜治疗策略研究与应用2012ZX10001003
2013-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