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3.02.016
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引起肾小球肾炎(GN)及膜性肾小球肾炎(MPGN)等慢性肾病.接受透析或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HCV感染率高,且多为无症状性,感染的自然史及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CV可经由器官移植传播,一直是肾移植的排除标准之一.近年来,一些器官移植组织开始考虑将抗-HCV阳性供体的器官移植给抗-HCV阳性的ESRD患者,以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供体的匮乏[1],但移植后HCV复发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抗HCV药物种类仍相对有限,除经典的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外,新式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多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无针对特殊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目前认为,HCV感染的ESRD患者移植前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及有效的[2],由于患者移植后须长期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可加重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策略尚存在争议.
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药
6
R512.63;R699.2;R73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563
2013-06-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