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2.004
首次发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网络异常
目的 分析首次发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网络的特点,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符合DSM-5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未服药患者21例(患者组),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1名(对照组).采用PANSS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评估患者组的临床症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影像数据预处理后,以后扣带回为感兴趣区域,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采用REST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网络的差异,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功能连接值,并与临床症状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排除头动较大的患者,共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组19例,对照组21名.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组后扣带回与左侧额下回眶部延伸至左侧颞上回(MNI:x=-45,y=27,z=-15;t=5.164)、双侧扣带回中部(MNI:x=-6,y=-15,z=30;t=4.789)功能连接增强(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40),与左侧中央后回(MNI:x=60,y=-12,z=45;t=-3.585)、右侧中央后回(MNI:x=-24,y=-33,z=66;t=-4.932)功能连接减弱(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40).患者组后扣带回与左侧额下回眶部的功能连接强度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34).结论 首次发病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未服药患者后扣带回相关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后扣带回与左侧眶额皮质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患者阴性症状发生的重要神经基础.
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后扣带回
52
绵阳市卫计委支持科研项目201602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Foundation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Mianyang 201602
2019-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