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5624-20221130-00870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小样本、探索性、干预性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例。呼吸机采用BiPAP模式,调整吸气相正压从10 cmH
2O(1 cmH
2O=0.098 kPa)开始逐渐递增至24 cmH
2O,每次增加2 cmH
2O,呼气相正压保持4 cmH
2O不变。正式试验和调节压力水平前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包括呼吸方式:总呼吸周期(T
tot)、吸气时间(T
i)、呼气时间(T
e)、吸气潮气量(V
Ti)等;呼吸压力:口腔压(P
mo)、食道压(P
eso)、跨膈压(P
di);呼吸做功:食道压力-时间乘积(PTP
es)、跨膈压力-时间乘积(PTP
di);中枢驱动及中枢驱动效率:膈肌肌电的均方根(RMS)、通气-中枢偶联(V
e/RMS)以及深吸气量(IC)、呼气末肺容量差值(ΔEELV)、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
dyn)等。
结果:1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全部完成试验。与平静呼吸相比,V
Ti、V
e、P
mo、IC、ΔEELV、V
e/RMS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上升(均
P<0.05),T
e只在20~22 cmH
2O压力水平显著上升(
P<0.05)。P
di、PTP
es、PTP
di、RMS、RMS/RMS
max随着压力水平升高均显著下降(均
P<0.05),PTP
es、PTP
di在18 cmH
2O压力水平后均趋近于稳定并未出现明显变化,RMS、RMS/RMS
max在压力水平大于16 cmH
2O后趋于平稳。T
i/T
tot只在20 cmH
2O压力水平时显著降低。PEEPi
dyn随着压力水平的升高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结论:BiPAP在合适的压力水平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通气障碍,减轻呼吸肌肉负荷。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生理学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038,82000040;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19A151511049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2070038, 82000040;the Guangdong Basic and 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2019A1515110491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