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35/j.cnki.2096-1219.2021.14.034
不同切口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及其牙周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对第二磨牙牙体及其牙周的影响,为第二磨牙临床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珠海市口腔医院要求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封套切口,B组采用角形切口,在拔牙后对患者第二磨牙进行0.5a随访,记录两组牙颈部过敏、牙齿松动、牙周袋深度和牙槽嵴附着丧失高度.结果 两组患者拔除阻生齿后牙颈部过敏程度0级、1级和2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0.480、0.161和0.351,P>0.05);拔除阻生齿后0.5a,A组患者牙齿无松动率96.67%,B组患者牙齿无松动率8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5);拔牙后3、6个月A组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深度均明显低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阻生齿拔除后第二磨牙牙槽嵴附着丧失高度均略低于B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套切口在下颌阻生齿拔除后稳定第二磨牙牙体以及其周围牙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封套切口、角形切口、第二磨牙、牙体、牙周
7
R783.4;R318;F7
202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