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2848.2007.03.004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诊断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研究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 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 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 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癌、非小细胞肺、肿瘤转移、淋巴结、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X线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27
R73(肿瘤学)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2005HW137
2007-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