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1]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作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人工气道、临床护理工作、上呼吸道、急危重症病人、呼吸道分泌物、防御功能、抢救成功率、护理工作者、纤毛运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气道堵塞、咳嗽反射、昏迷病人、成果综述、感染率、肺功能、引流、损害
37
R4(临床医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3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