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311847-20220228-00075
高原模拟装置对高原脱习服综合征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模拟装置对高原脱习服综合征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的高原脱习服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原模拟观察组(简称观察组),每组20例。通过观察干预前后高原脱习服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症状评分及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心电图(额面电轴和波形)、心肌酶等指标的变化,验证高原模拟装置干预对高原脱习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完成实验。(1)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较干预前[(3.61±1.93)分
vs(13.12±5.9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9.53±2.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治疗后血常规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血小板计数(PLT)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有所升高(
P<0.05),而呼气峰流速(PEFR)、最大分钟通气量(MVV)无显著变化(
P>0.05);(4)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5)观察组干预后心肌酶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6)2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电轴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J波及SⅠSⅡSⅢ综合征,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原有症状加重现象,模拟舱内未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等症状,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高原模拟装置对高原脱习服综合征的干预有助于改善高原脱习服综合征的症状及机体的生理变化,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高原模拟、高原脱习服综合征、血常规、血气分析、干预
30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