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9924/j.cnki.1674-4144.2023.009.013

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公共参与的北美经验借鉴

引用
梳理中国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文化遗产构成、内涵与特点,厘清在其保护管理中的瓶颈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公众参与为理论视角,从主体、理念、内容与视域4个维度探究美国、加拿大运河保护管理中可资中国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遗产特点鲜明独特,具有多重重大意义,然而相关保护管理政策与实施举措大多属于政府行为,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色彩浓厚,缺乏广泛而系统的民间公众参与.美国、加拿大的主要经验是:第一,公众参与主体由遗产廊道居民、非政府组织、非营利企业、民间力量以及游客和个体志愿者组成;第二,双方坚信广泛的公共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成功的原动力,有助于发挥教育的功能,有利于国民身份的塑造;第三,公众参与贯穿其遗产廊道项目管理计划的起草、修改、实施、评估等全过程;最后,充分利用网络主页、数据库、模拟研讨以及脸书、推特、照片墙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介,以促使公众参与事半功倍.基于此,提出三条建议,供国内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参考借鉴.

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大运河、里多运河、伊利运河

37

TU984(地下建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GJ086

202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8-9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名城

1674-4144

32-1793/GO

37

2023,37(9)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