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924/j.cnki.1674-4144.2022.11.008
韧性视角下乡村遗产地的空间实践与适应性重构-—以河北省清西陵为例
乡村遗产地作为复杂多元的地域系统,其现代化过程伴随着"人"的生计方式与地方实践产生的乡土生态社会全系统变迁.如何在不断嬗变的空间中增强乡村遗产地地域系统的韧性,实现人地关系的适应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以世界文化遗产地——河北省清西陵为例,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乡村遗产地"主体-空间"韧性研究框架,阐释在乡村地方主体实践的适应性反思下的遗产地韧性强化路径:(1)遗产转译下的空间联动为"点面结合"的经济韧性提供了内生动力;(2)政府征召下的空间协同为共生延续的生态韧性提供契机;(3)乡贤招募下的空间互助在重塑乡村遗产地关系秩序的基础上强化了社会韧性;(4)社区共创下的空间网络在文化培育中唤醒乡村内生的文化韧性.通过反思清西陵的乡村遗产地韧性系统,总结提出乡村遗产地空间适应性构建可以沿着多元主体共育生产空间、家园共识重塑生态空间、文化复兴激活生活空间的思路展开具体实践,以期助力不断经历变迁的乡村遗产地实现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可能的理论启示与经验借鉴.
韧性、空间实践、行动者网络、空间重构、乡村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36
TU984(地下建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1180
2023-0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