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144.2019.02.013
乡村活化的自组织再生实践 ——以云南大理沙溪黄花坪村为例
乡村是文化多样性的保障,也是城市的"蓄水池"和"稳定器".然而近些年来,乡村的发展逐渐趋于老龄化和空心化,由于宏观政策上城乡结构的整体性策略,乡村逐渐演变成城市型聚落结构的住屋形式,"地域性"特征在快速流逝,并且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如何进行乡村活化,并实现活化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面对的难题.采用自组织再生实践的活化方法,从最本源进行探索,先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豪感,让他们先认可现存文化的价值,以至于在后续采取的一系列物质手段的过程中,不会遗失活化的根本.从源头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参与乡村建设,共同提升和改善乡村面貌和原住民的生活水平,由此达到乡村活化的再生繁荣.
乡村活化、文化多样性、自组织、再生
TU98(地下建筑)
2019-03-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