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02
臀下动脉来源的股骨头后上支持带动脉观察
目的:通过冰鲜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股骨头后上支持带动脉的来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10具没有髋关节疾病的冰鲜标本进行股骨头周围血供解剖,观察后上支持带动脉的来源以及走形。回顾性分析2020年至2024年因ONFH收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的患者,年龄18~45岁,术前接受DSA确认后上支持带动脉存在并显影。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身体情况不耐受手术、术后依从性差。共计194例符合入选标准,男性120例,女性74例;左髋84例,右髋110例;根据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患者128例,Ⅲ期患者66例。髋关节均存在轴向叩击痛,“4”字实验(+)以及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术前行股骨头DSA检查,观察后上支持带动脉的来源,以此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关节活动情况等,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0具冰鲜标本后上支持带动脉均存在,7具标本(70%)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3具标本(30%)来源于臀下动脉。194例患者均完成术前DSA检查,156例(79.9%)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39例(20.1%)来源于臀下动脉。39名臀下动脉型(ARCO Ⅱ期30例,ARCO Ⅲ期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随访(20.1±0.6)个月。ARCOⅡ期患者病情无进一步进展,ARCOⅢ期患者有1例股骨头塌陷,但其髋关节疼痛术后较术前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其余患者股骨头表面无塌陷,关节间隙与髋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都尚可。术后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2.4±1.2)分,Harris评分(92.7±1.3)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t=4.74、33.54,均为P<0.001)。结论:后上支持带动脉大部分由旋股内侧动脉发出,小部分由臀下动脉发出。臀下动脉型较旋股内侧动脉性走行位置较高,保髋手术方式更多,创伤及医源性损伤血管风险更低,但需更多病例进一步观察。
股骨头坏死、动脉、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18
云南省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02AA310068
2024-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3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