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2.022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1例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PONK)由Ahlb?ck等人[1]在1968年首次描述。SPONK是一种发病因素不明的膝关节骨坏死,好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以女性多见[2];发病部位多见股骨内侧髁,部分累及股骨外侧髁或胫骨平台;其特点是无明显诱因出现自发性膝关节周围疼痛并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骨髓病变[3,4]。SPONK最初的病理改变为软骨下骨微循环障碍,随即出现骨坏死和不完全性骨折,导致软骨塌陷[5]。影像学方面,SPONK患者其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包括加拍负重位)通常无明显异常[6],但在磁共振成像(MRI)T2上则表现为弥漫性高信号区,即弥漫性骨髓水肿区[7]。临床上,多通过功能性锻炼、口服抗炎止痛类药物、部分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等治疗SPONK。笔者报告1例TKA治疗SPONK患者,通过对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进行汇报,并结合文献回顾,冀能对临床此类病例的诊治提供帮助。
17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23004;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21463
2023-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