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2.03.005
两种关节假体在双膝置换术后中期步态分析
目的:评价后稳定型假体(PS)/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CR)在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中期的三维运动步态特征。方法:病例组纳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约5年的膝骨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级或Ⅳ级,排除单侧膝关节置换、身体质量指数>30 kg/m2等的患者。根据假体类型不同分为两组:后稳定型假体(PS)组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CR)组,各30人,共60例,120膝。对照组选取同龄健康老年人,共15人,30膝。随访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运用Opti-Knee膝关节三维运动系统测试步态,选取支撑相(初、中、末期)及摆动相的相关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KSS评分、VAS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OMAC评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1,P<0.05),其中PS组高于对照组(P<0.05)。支撑相初期,内外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20,P<0.05),CR组与对照组、PS组比较,CR组大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支撑相中期,伸展角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79,P<0.05),PS组小于对照组(P<0.05);支撑相末期,伸展角及内外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6、3.185,均为P<0.05)。PS组比对照组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摆动相时,内旋角、屈曲角、胫骨外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9.089、4.645,均为P<0.05),CR组内旋角小于对照组(P <0.05),CR组屈曲角比PS组大(P<0.05);胫骨外移PS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侧TKA术后PS假体与CR假体患者的中期步态结果中许多指标仍不如同龄健康人,其中CR假体患者三维运动步态结果比PS假体患者更接近同龄成年人。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人工膝关节、假体和植入物、步态
16
2022-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8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