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2.01.004
两种关节镜手术入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比较
目的:对比采取常规膝前外、内侧入路和膝高位前外侧、高位极前内侧入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收治的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单侧发病(Outerbridge分级<3级),无下肢骨折及膝关节其他损伤。依据在术中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26例),采取常规膝前内侧、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改良组(31例),采取膝高位前外侧入路和高位极前内侧入路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关节腔内积液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膝前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MRI复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5.1±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两组患者Watanabe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常规组:t=-19.719,P<0.05;改良组:t=-30.094,P<0.05),且改良组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5,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前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9.603,P<0.05),而改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前VAS评分与术前类似(t=-1.139,P>0.05)。常规组手术时间(t=14.434,P<0.05)、术后关节腔积液量明显高于改良组(t=40.989,P<0.05)。MRI复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半月板不愈合情况(χ2=0.035,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可完成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处理,并获得良好的的近期疗效。采取膝高位前外侧、高位极前内侧入路,镜下视野大,同时避免对髌下脂肪垫刨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膝前疼痛。
半月板、关节镜、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术
16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021MS343
2022-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