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3.11.005
广西地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相关的肝细胞癌(HCC)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特点,初步探讨两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方法 3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情况分为四个亚组:组A:H BV(+)/AFB1(+)10例;组B:HBV(+)/AFB1(-)10例;组C:HBV(-)/AFB1(+)6例;组D:HBV(-)/AFB1(-)6例.收集10例来自肝血管瘤、肝外伤、肝移植供者等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应用iTRAQ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蛋白质表达谱在4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1)共鉴定出117种差异蛋白,包括53种上调蛋白和64种下调蛋白.四个亚组中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蛋白分别为组A 106种,组B 97种,组C 104种,组D 74种.(2)117种差异蛋白中,有9种为热休克家族蛋白(HSPs),它们上调表达在组A、组B与组C中.有15种蛋白为毒物代谢解毒相关酶蛋白,其中的12种下调表达在组A中,且半数以上也下调表达在组B与组C中.(3)对差异蛋白AKR1B10的验证结果显示:AKR1B10基因mRNA在组A中的表达分别与组B、组C以及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组C与组D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B10蛋白在组A中的表达与组B、组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Ps的上调表达及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的下调表达为乙肝病毒和黄曲霉素B1暴露相关的肝细胞癌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研究提示乙肝病毒/黄曲霉素B1双因素的协同致癌机制,可能与两者导致毒物代谢酶相关蛋白失调有关.AKR1B10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FB1的致肝癌过程.
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B1、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学、广西
19
2014-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