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7-8118.2004.11.030
肝脏缺血预处理实验研究与临床进展
@@ 以往人们认为,反复短暂的组织器官缺血会产生累加性损伤,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器官功能衰竭.然而近来研究表明,短暂缺血不仅不会造成高能磷酸储备的减少,而且能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减轻随后而来的较长时间的缺血损害.1986年Murry发现并提出了人为地进行缺血干预可增加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称之为缺血"预处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1993年Lloris-Carsi首先发现IPC对肝脏的热缺血损伤也有类似保护作用,并提出了其可能机制.随着肝脏移植的兴起,肝脏外科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尽可能地保护外科手术中器官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受到外科界的重视.近来为探明IPC分子机制,寻找诱导IPC的办法,开展了诸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如下.
肝脏移植、缺血预处理、实验研究、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源性保护机制、外科手术、器官功能衰竭、热缺血损伤、组织器官、组织坏死、缺血损害、可能机制、肝脏外科、分子机制、短暂缺血、保护作用、性损伤、综述、心肌
10
R6(外科学)
2005-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9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