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12141-20210715-00375

109例宫角妊娠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引用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清宫术(在超声监视下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手术入路为腹腔镜或开腹)。采集接受手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是否发生PEP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分析发生术后PEP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例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的宫角妊娠患者,其年龄为(32.9±4.8)岁;其中18例术后发生了PEP,术后PEP的发生率为16.5%(18/109)。经产妇( OR=7.639,95% CI为2.063~28.279, P=0.001)、病灶最大径<1.5 cm( OR=8.600,95% CI为2.271~32.571, P=0.002)是影响宫角妊娠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在宫角妊娠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中,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后PEP的发生率最高(56.0%,14/25),明显高于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1/10; χ2=6.172, P=0.013);清宫术后PEP的发生率(42.9%,15/35)显著高于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4.1%,3/74; χ2=25.950, P<0.01)。宫角妊娠手术中切除患侧输卵管及围手术期使用甲氨蝶呤(MTX)的患者术后PEP的发生率分别与未处理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经产妇、病灶最大径<1.5 cm以及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是宫角妊娠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宫角妊娠患者宜行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若患者具备行清宫术的条件,建议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对于手术病灶清除确切的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MTX。

妊娠,异位、妇科外科手术、回顾性研究

56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82-78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妇产科杂志

0529-567X

11-2141/R

56

2021,56(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