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6.10.007
卵巢上皮性癌紫杉醇耐药及治疗策略的思考
近年来,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紫杉醇耐药及其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无论是何种机制,均与卵巢癌治疗中的紫杉醇相关靶标分子和信号通路有关。紫杉醇自199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卵巢癌治疗至今,所获得的益处已经到了上升的平台期或者说遇到了瓶颈。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新机制的发现对现有化疗模式提出了挑战和再思考。尽管卵巢癌对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反应率较高,但其复发的风险仍居高不下,且大约80%的患者终将产生化疗耐药,导致再次化疗失败[1]。这使临床工作者感到束手无策或望而却步,同时对药物研发者也是1个十分严峻的挑战。毋庸置疑,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了解哪些患者会在紫杉醇化疗中获益,哪些会出现耐药?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卵巢癌化疗的个体化才能实现。因此,揭示究竟什么是导致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元凶”,对于促进临床治疗策略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卵巢癌治疗、上皮性癌、紫杉醇耐药、卵巢癌化疗、临床工作、食品药品管理局、治疗策略、药物研发、信号通路、联合化疗、居高不下、患者、化疗失败、化疗耐药、新机制、平台期、工作者、个体化、反应率、模式
51
R73;D63
2016-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