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09.09.009

围手术期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引用
目的 探讨采取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1062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DVT危险因素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4种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两组所有患者如术后7 d内出现下肢自发性疼痛、压痛和肿胀,腓肠肌压迫试验或直腿伸踝试验阳性,合并或存在单侧下肢浅表静脉扩张,立即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干预组中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于术后第2天和第7天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等.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内、术后48 h时分别检测凝血及纤溶功能.结果 干预组6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10%(6/546);非干预组1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29%(17/516);两组间DVT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DVT极高危患者的DVT发生率为21.05%(4/19),均分别高于低危(0)、中危(0)、高危者[2.13%(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均分别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剂水平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不同的DVT危险分群采取相应围手术期干预能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建议加强对高危及极高危人群的DVT预防.

妇科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期间、干预性研究

44

R71(妇产科学)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WKJ2006-2-018

2009-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69-67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妇产科杂志

0529-567X

11-2141/R

44

2009,44(9)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