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0529-567X.2005.12.007
大鼠羊水入血后血清类胰蛋白酶活力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类胰蛋白酶在大鼠羊水入血后的活性变化及其病理作用.方法 30只雌性Wistar大鼠于妊娠20 d制作羊水入血模型.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注入生理盐水)、羊水组10只(注入羊水)、胎粪液组10只(注入1%胎粪液).60 min后处死大鼠,提取大鼠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专性底物α-N-苯甲酰-DL-精氨酸-P-硝基苯胺测定3组大鼠试验前后的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 (1)肺组织病理改变:羊水组及胎粪液组大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水肿,血管丰富,局部可见少量出血;血管及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而胎粪液组上述病理改变较羊水组明显.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2)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胎粪液组及羊水组大鼠类胰蛋白酶活性实验后分别为176.4±8.6及165.4±7.4,均较实验前的146.8±8.9及147.8±9.5明显升高,两组各自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实验前后分别为145.3±10.6及146.9±9.4(P>0.05).胎粪液组及羊水组大鼠实验后类胰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羊水入血后引起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类胰蛋白酶可能是羊水栓塞发生的重要原因;由此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肺损伤.该酶学方法灵敏、有效,在羊水栓塞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栓塞、羊水、肺、丝氨酸内肽酶类
40
R71(妇产科学)
2006-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