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12151-20220717-00614

RET基因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引用
目的:探讨RET基因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存档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1 089例,采用多种基因融合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1 089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R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OS1、KRAS、BRAF和HER2等基因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PD-L1和错配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患者RET基因融合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以及PD-L1、错配修复蛋白等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 0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发现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22例(2.02%),男性和女性各11例,中位年龄63.5岁。22例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有20例腺癌,其中腺泡亚型11例,实体亚型5例,贴壁生长型4例;另有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和肉瘤样癌(多形性癌)各1例。临床分期Ⅰ~Ⅱ期6例,Ⅲ~Ⅳ期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6例,远处转移11例。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中有1例伴HER2突变。RET基因融合阳性肺癌患者中PD-L1的阳性比例分数≥1%的占54.5%(12/22)。未发现RET基因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存在缺陷。4例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腺泡亚型2例、实体亚型2例)接受了普拉替尼靶向治疗,观察到其中2例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结论: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的组织学亚型倾向于腺泡亚型以及实体亚型。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往往发生于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通常伴有淋巴结转移。RET基因融合阳性患者可从RET特异性抑制剂靶向治疗中获益。

癌,非小细胞肺、基因融合、基因,肿瘤、PD-L1

52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T202114;无锡市转化医学研究所项目LCYJ202204;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Wuxi Health CommissionT202114;Project of Wuxi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ionLCYJ202204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4-12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病理学杂志

0529-5807

11-2151/R

52

2023,52(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