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8.06.012
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 女性5例,男性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骶骨6例,股骨2例,桡骨、胫骨及髌骨各1例.经denosumab治疗3~6个月后,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巨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单一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新骨形成,骨的形态可以是幼稚的骨样基质、编织状骨及较成熟的板层骨.影像学上显示显著的骨硬化,病变周边的硬化缘形成.3例发生于骶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1~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形态与原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denosumab治疗时间与形态学表现及复发情况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观察.
巨细胞瘤、骨、RANK配体、诊断、鉴别
47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Z171100001017134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171100001017134
201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4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