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5.12.015
中耳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中耳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增强对中耳腺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至2014年8例中耳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女性5例,男性3例.发病年龄21 ~51岁,平均年龄37.5岁,中位年龄37岁.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5例,右侧3例.7例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6例)、耳鸣(5例)、耳闷感(3例)、耳痛(1例)、面瘫(1例),术前诊断包括慢性中耳炎和/或中耳占位(7例)、周围性面瘫(1例).1例因术后复发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耳流水伴耳闷感、耳鸣.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腺样、缎带样及小梁状等多种方式排列,仅1例以腺样结构为主,另外7例均以非腺样结构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K(8/8)、波形蛋白(8/8),局部表达CK7 (8/8)、CK5/6(8/8).CK7、CK5/6主要在腺样结构区表达,CK7表达于腺样结构的腔面,CK5/6表达于腺样结构的基底面,二者有时可在局部非腺样结构区呈散在阳性.突触素呈弥漫阳性(8/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弥漫弱阳性(5/8),嗜铬粒素A呈弥漫或局灶散在阳性(4/8).S-100蛋白、Calponin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约1%~2%.随访6例,随访时间1年3个月至10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年2个月,复发2例,无局部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 中耳腺瘤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其组织形态多样,镜下应注意与中耳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耳腺瘤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复发可能,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
耳肿瘤、中耳、病理学,临床、诊断,鉴别
44
2016-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9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