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5.09.013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胆管癌方法初探
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道树各部位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按照部位一般分为肝内胆管癌( ICC )、肝门部胆管癌(PHCC)和远端胆管癌(DBDC),分别占10%、50%和40%。依靠影像学判断良、恶性胆管狭窄较为困难,胆管癌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约有6~12个月。早期进行外科手术仍是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手段,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 CA19-9)的联合检查对于发现早期胆管癌很有帮助。如果这2项检查有可疑的发现,患者一般会被建议再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在ERCP的结果中获得狭窄处的胆管刷检和活检标本,可进行细胞学和病理检查来诊断胆管癌[1]。由于胆管癌一般是沿着胆管纵向生长而不是显著放射性生长[2],影像学横断面成像并不一定能检测到胆管癌的发生,而且刷检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仍很低[3]。目前仍缺乏特异、敏感的诊断标志物,因此用更加敏感可行的方法来辅助诊断胆管癌就显得更加重要。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学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影像学、胆管上皮细胞、肿瘤标志物、诊断标志物、远端胆管癌、肝内胆管癌、纵向生长、早期诊断、外科手术、糖类抗原、联合检查、活检标本、患者
R73;R5
201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61-663